B体育-狼队主场逼平诺里奇,保级希望蒸蒸日上
四川全兴队歌
目前,中国职业联赛狼队主场逼平诺里奇,保级希望蒸蒸日上的发展蒸蒸日上,曾经因为假赌黑盛行而远离球场的球迷重新回到了球场。看着如今各支中超、中甲球队的球迷在场上整齐划一、热血沸腾地为自己的主队加油呐喊,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的球迷或许都会羡慕不已,毕竟,作为甲A时代的金牌球市,成都已经多年不曾有顶级联赛球队。对于四川球迷来说,曾经那支名为四川全兴的球队,才是最爱。如今,狼队主场逼平诺里奇,保级希望蒸蒸日上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,重新找回记忆中的那支四川全兴,和那些年火爆的金牌球市。
甲A联赛元年的揭幕战
1994年4月17日,第一届甲A联赛首轮打响。揭幕战四川全兴和辽宁远东战成1-1,四川全兴阵中的魏群打进了中国职业联赛历史上的第一球。从第一天开始,成都就成为了中国职业联赛的金牌球市,也是从第一天开始,“雄起”的口号就响彻全场。
“雄起”是四川球迷标志性的助威口号
第一个赛季四川全兴最终排名甲A第6,一个不错的成绩。但在1995年,四川全兴发生了巨变。首先是核心马明宇以42万元的转会费加盟广东宏远,然后两名外援谢尔盖和伊戈尔又因为待遇问题离队,球队的实力严重下降。
眼看球队距离降级越来越近,四川的球迷也着急了,于是开始喊出了“余东风下课”的口号,“下课”这个词后来也在中国球迷口中普及。
时间到了那个赛季的最后两轮,四川全兴必须两战全胜才能保级,偏偏倒数第二轮又是面对保级的直接对手青岛海牛,“成都保卫战”正式打响。
成都保卫战
直至今日,那场比赛仍被视为中国足坛的经典比赛之一,双方你来我往,在这场保级生死战中,四川全兴的救世主出现了。当时年仅21岁的姚夏用两粒进球,帮助四川全兴3-2力克青岛海牛,让四川全兴留住了保级的希望。姚夏一战成名,他B体育做出的飞翔庆祝动作也成为了甲A联赛历史上最经典的庆祝动作之一。
一战成名的姚夏展翅飞翔
而在那场比赛结束后,马上就有近1万名球迷开始排队购买最后一轮对阵八一的球票,他们只想为保卫成都出一份力,哪怕只是摇旗呐喊。
最后一轮对阵八一,四川全兴主场涌进了6万人,连通道都挤满了人,有些人其实根本看不见场内的情况,但只为了能在现场见证。最终,凭借翟飚的头球,“成都保卫战”取得胜利。
打进制胜球的翟飚赛后接受采访
比赛结束后,许多球迷喜极而泣。
成都保卫战,球迷喜极而泣
后来,根据1995年中国足协官方数据显示,四川全兴11场主场比赛,共有44.2万人次的观众数,平均每场4万人,在当时甲A各个球队的主场排名首位。
四川全兴从来不是一支具备绝对夺冠实力的球队,最好的成绩也只是联赛第3,但对于四川球迷来说,冠军只是蛋糕上的樱桃,有当然好,没有也没关系,四川球迷最在乎的,是和球队共同进退的那份参与感。
就像四川球迷心中永远的队长魏群,他是中国职业联赛的第一个进球者,也是甲A十年除范志毅外进球最多的后卫,但他更是一个侠肝义胆的铁血硬汉。“嫁人要嫁魏大侠”,成为四川广泛流传的一句话。
魏群在场上永远是拼命三郎的模样
而这句话,还有后面一句——“生儿要生小姚夏”。自从成都保卫战横空出世之后,姚夏就成为四川球迷心中的挚爱。当实德集团收购四川全兴后,原本想留下姚夏,已经准备好了合同,但姚夏在登上集训航班的时候得知魏群等人没能留下,于是毅然下了飞机决定放弃合同和几个兄弟共同进退,这是患难与共的手足情深。所以我们没有怪他曾经离开球队,反而爱得更深。而当他历经艰难终于加盟成都五牛重回成都时,那句“只要能在成都踢球,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”,又感动了多少人。你们说他是“猎豹”,我们更喜欢叫他“闷墩儿”。
还有马明宇,球迷心中最好的“马儿”。虽然他曾经离开,一度让球队陷入困境,但他很快就回来了,而且,他还顺便把黎兵也带来了。1997年的“兵马入川”,也是四川全兴变得更具竞争力的开始。马明宇戴着队长袖标成为第一个踏上世界杯草坪的中国人,这是四川球迷心中永远的骄傲,而在退役后他依然在为四川足球做着贡献。
马明宇
“山哥”黎兵虽然不是四川人,但却为四川足球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,在如今没有顶级联赛球队的四川,不知有多少人把黎兵工作的贵州恒丰智诚当成了自己的主队。
黎兵
最后,怎能忘记那个最受欢迎的外援,马麦罗,时不时会从嘴里冒出来一句地道的“格老子”,让我们觉得他不是一个外援,就是我们的自己人。
巴西人马麦罗成为四川球迷的宠儿
因为篇幅有限,我没有办法将那时的球员一一回忆,但我想他们永远都在四川老球迷的心中,不曾老去过。
四川全兴是我的足球启蒙,最开始,我还是个小屁孩,什么都不懂,只知道如果不采取点特殊手段我就什么都看不见——那时候球迷看球几乎都不坐的,所以每次父亲都会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。一场比赛下来,我看得过瘾,但父亲的脖子却几乎要断了。后来,我可以不用再骑在他脖子上了,也对足球逐渐了解,但四川全兴却没了。
那时的四川全兴,是最美好的记忆。
一位父亲抱着孩子看四川全兴的比赛,
这是那时候的普遍景象
- The End -